首页 > 聚焦 > >正文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稳步推进 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来源:华声在线2023-08-13 07:22:45

央视网消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正在紧张进行中,目前29个项目已全部启动,进入到野外调查关键期。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这里是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它的湖面比海平面还要低150多米,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考队员正在进行微生物的取样工作,这也是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队队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房保柱:头两次新疆科考,微生物资源这块儿几乎是没有的,通过这次科考,了解整个(盐湖)底泥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这种微生物抗逆促生的能力,把它做成生物菌肥,促进植物在盐碱地的生长。


(相关资料图)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是国家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于2021年底启动,由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组织,国内上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分五个片区,即塔里木河流域、伊犁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吐鲁番—哈密盆地,开展水资源、土地农业、生物、矿产能源和生态环境五大方面的考察,旨在全面摸清新疆资源环境家底,科学评判新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提出新疆未来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 周晓兵:第三次新疆科考执行期是从2021年到2025年,目前项目已经执行到中期了,今年预计有将近100支队伍在新疆各地开展各方面的资源调查,这个时候不仅是我们野外调查的关键期,也是我们成果产出和总结的一个关键期。

科考持续推进 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自2021年底启动以来,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稳步推进,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在水资源方面,科考队员通过实地调查,初步查明了一些无人区、无监测资料区的多条河流水量,并发现新的可利用水资源。

摸清多条河流水量 拓展水资源可利用潜力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 张元明:通过这一次科考,我们把一些无人区(无资料)和少资料覆盖区进行了重新分析,发现由于当时缺乏数据资料,这些区域的水资源、降水量是被低估的,比如在昆仑山北坡的一些山地,降水量大概被低估了20%到40%。

科考队员调查发现,过去20年,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是整个西北干旱区增加最为显著的区域,山地湖泊面积、个数和主要河流径流量显著增加。比如,和田河和车尔臣河近10年的年均径流分别较多年平均(1957—2021年)增加22.15%和50.17%;阿牙克库木湖和阿其克库勒湖面积在1990年到2021年间,增幅分别为68.53%和58.22%。昆仑山北坡水资源量的增加将为该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水安全保障提供更好的支撑。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 张元明:这些水量之前都是没有进行估算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未来对于一些有潜力的开发区,水资源的开发这些方面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的。

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动植物新物种

在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在了解本底的基础上,科考团队还发现了一些新物种或中国新记录种,不仅丰富了对新疆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同时能够进一步揭示环境和气候变化,为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科考发现特有钩虾新物种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开展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调查区域涉及绿洲、戈壁、沙漠、盐漠、盐湖、沼泽湿地、草地、山地针叶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科考队员发现了特有钩虾新物种,通过与全球3180个钩虾遗传和分布数据对比分析,证明天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冷水性生物的起源地之一。

发现中国新记录种腐木烟杆藓

在天山野果林地区,科考队员发现了1个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39个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国新记录种和1个新疆特有的硫磺菌。在走访中,科研人员向我们展示了此次新发现的腐木烟杆藓,这是一种非常珍稀的苔藓植物,虽然在多国有分布记录,但种群数量少,被列入红色名录。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队队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贝:腐木烟杆藓,它长在(古林地)腐烂的木头上面,是在中国发现的一个新(记录)的苔藓物种,苔藓物种是陆地植物最早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它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苔藓(和陆地植物)的进化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新疆尤其是天山野果林地区,生物多样性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索的一个领域,随着第三次新疆科考的不断推进,我们可能会带来更多新的发现。

新型科技手段助力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中,多种新型科技手段的应用是一大亮点,地面观测站、无人机、卫星等设备相互配合,使得大范围的野外调查更加高效地推进,科考数据也更加准确、全面和丰富。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这里是吐鲁番盆地的荒漠地区,在我身后科考队员刚刚架设起了这样一座自动气象站,配合空中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吐鲁番-哈密盆地项目组负责人 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 丁建丽:在这么大一个区域里面,由于观测站比较少,就导致大量数据缺失,无人机可以起到更大尺度的数据获取。通过无人机的平台搭载一些传感器,整个视域范围里面的土壤密度、质地和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我们通过数字水文技术可以把河流自然形成的断面和相应的水量,包括3D的地形,都可以很好地反演出来。

建立科考大数据平台 初步实现科考数据共享

通过集成无人机、卫星和物联网技术,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已新建26个无人区生态系统自动监测站点,补充完善了无人区资源与环境监测网络;野外科考数据实时采集App上线运行,同时,还重建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库,建立科考大数据平台,初步实现新疆科考数据的共享服务。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 陈曦:把前两次科考的数据和第三次科考数据融为一体,为我们查清新疆自然生态环境近30年来变化提供一个科学依据,为未来新疆10年、20年、30年怎么样发展,怎么样利用好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一个技术的路线图,也是为我们新疆更好地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一个非常坚实的科学基础。

来源:央视网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台湾学生访“湖笔之都” 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